分析描述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指标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反映和描述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指标包括供给指标、需求指标、市场交易指标和市场监测与预警指标四种类型。

(一)供给指标

1 .新竣工量,是指报告期内新竣工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按物业类型分别统计。我国新竣工量统计指标是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入住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2 .灭失量,是指房屋存量在报告期期末由于各种原因(毁损、征收等)灭失掉的部分。

3 .存量,是指报告期期末已占用和空置的物业空间总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在数值上,报告期存量=上期存量+报告期竣工量一报告期灭失量(S = St +NCt-8t);可按物业类型分别统计。

4 .空置量,是指报告期期末房屋存量中没有被占用的部分。由于市场分析过程中的空置量通常指存量房屋中可供市场吸纳的部分,并与新竣工量共同形成当前的市场供给,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空置量,还应该从没有被占用的房屋数量中扣除季节性使用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于市场供应的房屋数量。我国目前缺乏对存量房屋中空置量的统计,将新建商品房市场上的空置量称为“商品房待售面积”,特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报告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5 .空置率,是指报告期期末空置房屋占同期房屋存量的比例,VRt=VCt/Sto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房屋的类型特征和空置特征分别进行统计,包括不同类型房屋空置率、新竣工房屋空置率、出租房屋空置率、自用房屋空置率等。

6 .可供租售量,是指报告期期末可供销售或出租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可供租售量=上期可供租售数量一上期吸纳量+报告期新竣工量;实际统计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统计。因为并非所有的空置房屋都在等待出售或出租,所以某时点的空置量通常大于该时点可供租售量。

7.房屋施工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报告期新开工的面积和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上期已停建在报告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报告期竣工和报告期施工后又停建缓建的房屋面积仍包括在施工面积中,多层建筑应为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8.房屋新开工面积,是指在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不包括上期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报告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房屋的开工日期应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

9.平均建设周期 ,是指某种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所占用的时间长度。在数值上,平均建设周期=房屋施工面积/新竣工面积。

10 .竣工房屋价值,是指在报告期内竣工房屋本身的建造价值。竣工房屋的价值一般按房屋设计和预算规定的内容计算。包括竣工房屋本身的基础、结构、屋面、装修以及水、电、卫等附属工程的建筑价值,也包括作为房屋建筑组成部分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预算内的设备(如电梯、通风设备等)的购置和安装费用;不包括厂房内的工艺设备、工艺管线的购置和安装、工艺设备基础的建造、办公和生活家具的购置等费用,以及购置土地的费用,征收补偿费和场地平整的费用及城市建设配套投资。竣工房屋价值一般按工程施工结算价格计算。值一般按工程施工结算价格计算。

(二)需求指标

房地产市场需求指标是指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相关的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总量规模大、人均GDP水平高、增长速度快,则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增长潜力大,对房屋空间的需求量也就大,需求增长速度通常也会比较快。

2 .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其中,户籍人口是在某地政府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有常住户口的人,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其外出时间长短;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居住在某地的人口,包括常住该地并登记了长住户口的人,以及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而住在该地6个月以上的人,不包括在该地登记为常住户口而离开该地6个月以上的人。常住人口是房屋空间需求的主要来源。

3 .家庭户规模,是指居住在一起,经济上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数量。凡计算为家庭人口的成员,其全部收支都包括在本家庭中。一定地域范围内总人口一定时,家庭户规模越小,对住房的需求越大。

4 .就业人员数量,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数量,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国家基本国情国力和住房需求的重要指标。

5 .就业分布,是指按产业或职业分类的就业人员分布状况。由于不同产业或职业的就业人员收入差异较大,进而会形成不同的需求。

6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7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8 .家庭总支出,是指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家庭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购房建房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加房屋空间使用数量,是指按使用者类型划分的正在使用中的房屋数量。相对而言,已有房屋空间使用数量增加时,潜在新建需求会减少。

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的平衡,影响到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当积累的比例较小时,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就会比较小。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与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三)市场交易指标

1.销售量,是指报告期内出售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在统计过程中,可按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分别统计。我国新建商品房市场销售量统计指标为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定的建筑面积),由现房销售建筑面积和期房销售建筑面积两部分组成。

2.出租量,是指报告期内出租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在统计过程中,可按房屋类型和新建房屋分别统计。我国房地产开发统计中的出租面积,是指在报告期期末房屋开发单位出租的商品房屋的全部面积。

3.吸纳量,是指报告期内销售量和出租量之和,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实际统计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统计。

4 .吸纳率, 是指报告期内吸纳量占同期可供租售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有季度吸纳率、年吸纳率等。实际计算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计算

5.吸纳周期,又称去化周期,是指按报告期内的吸纳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吸纳量)计算,同期可供租售量可以全部被市场吸纳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单位为年、季度或月,在数值上等于吸纳率的倒数。在计算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计算。在新建商品房销售市场,吸纳周期又称为销售周期。

6 .预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已正式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房屋建筑面积。

7 .房地产价格,是指报告期房地产市场中的价格水平,通常用不同类型房屋的中位数或平均数价格表示。

8 .房地产租金,是指报告期房地产市场中的租金水平,通常用不同类型房屋的中位数或平均数租金表示。

9 .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四)市场监测与预警指标

前述市场供给、需求和交易指标,均可以作为监测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基础,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则可部分揭示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此外,国内外通常还通过构造下述指标,来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监测和预警。

1 . 土地转化率,是指报告期内政府批准新建商品房预售和销售面积与当期出让土地可建规划建筑面积的比例,用于监测土地供应与住房供应之间的关系,反映土地转化为房屋的效率。

2 .开发强度系数,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反映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国际上用住房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住房投资强度,一般认为在城镇化速度最快,投入水平最高的时段以7% —9%比较适宜。

3 .开发投资杠杆率,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开发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的比率,开发投资杠杆率反映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总体财务风险水平,它的数值越高,说明房地产开发行业利用杠杆资金越多,财务风险也越大。

4.住房可支付性指数,是指中位数收入水平的家庭对中位数价格的住房的承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家庭可承受房价的上限与该城市实际住房的中位数价格之比,如果HAI=100,说明中位数收入水平的家庭正好能够承受中位数价格的住房;如果HAI>100,说明居民家庭能够承受更高价格的住房;如果HAIV100,说明居民家庭只能承受更低价格的住房。例如,某市2021年住房可支付性指数(HAD90,表明该市中位数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只能承受比中位数房价更低的房价。

5 .房地产价格指数,是指反映房地产价格各期相对涨跌幅度的指数,可用于判断短期价格活动和长期价格趋势。具体包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居住用地价格指数、租赁价格指数等。

6.房价租金比,是指房地产价格与租金的比值,用来考察房地产价格是否过度偏离其使用价值。房价租金比的倒数是租金收益率。当净租金收益率显著低于资本化率时,就说明房价租金处于严重背离的状态。

7.量价弹性,是指报告期内房地产价格变化率与交易量变化率的比值。依据交易量和价格的升降关系,可以判断市场所处的景气阶段。

8.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款收入比,是指住房抵押贷款月还款额占月家庭收人的比例,反映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水平。一般认为临界值为30%

9.住房市场指数,是反映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市场预期的指标,根据开发商对当前销售、未来6个月内销售量的预期(好、一般、差)以及开发商对潜在购买者数量预期(高、平均、低)的调查结果构造。

10.费者信心指数,是指消费者近期的购房意愿,通常依据对消费者“未来6个月内是否计划买房?未来6个月内是否计划买自住房?”的调查结果来构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