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回眸2023年,一幅记录着长春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气势如虹。
过去的一年,我市全力推进快速路主干路建设,不断完善路网功能,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市着力打通道路微循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节点,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卡脖路;
过去的一年,我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重“面子”更重“里子”,补齐水、气、热等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建设“宜居城市”;
……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路网“骨架”飞速拓展,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如今,穿行于城市之间,行驶在快速路上,宽敞平坦的道路,不断提升的市政基础设施,带来的畅通之感、幸福之感,无以言表。
这是市建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精彩实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今,一条条畅通的路桥,拉起了一座城的框架;一声声由衷地赞叹,托起了一座城的温度,群众的幸福感触手可及。
世纪大街快速路 世纪大街—南四环主线2023年10月31日通车
抓关键保畅通
全力推进快速路主干路建设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
过去的一年,市建委牢牢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对标“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桥飞架,出行畅达,加快构建快速路立体交通网络。
市建委加快推进实施快速路项目,进一步完善快速路系统,构建立体骨干交通网络。
世纪大街快速路工程起点自由大路,终点生态广场,包括世纪广场互通立交桥及6条道路,全长12.8公里。2022年9月启动建设,2023年10月31日世纪大街至南四环路主线、卫星路主线的桥梁正式开通,2023年11月中旬地面道路同步释放。作为城市快速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实现了东部快速路、南部快速路与四环路快速转换,将二环、三环、四环的地面节点实现立体化分离,改善世纪广场周边交通拥堵现状。经监测,世纪大街至南四环主线开通后,运行平均速度达每小时70-80公里,双向流量达每小时4982辆。东部快速路双向流量下降约11%至20%,速度上升10%至12%,分流作用明显。另外,东环城路至净月大街主线现已完成桥梁下部结构95%,主体结构75%,预计2024年8月末通车。
永春快速路的下部主体结构及上部现浇梁、钢箱梁架设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预制梁架设,2023年年内完成了桥梁上部结构;永春快速路跨伊通河桥梁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计划2024年8月完工,实现净月方向至抚长高速的连通,并与抚长高速形成互通。同时,南四环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冬季施工,目前已完成60%桥梁桩基础工程以及部分承台、排水管线,隧道工程也正在按计划实施。
一路贯通,高效快捷,持续打通跨区域大通道。
2023年,市建委继续关注广大市民出行和产业发展对区域连通道路的需求,加快打通跨区域主干通道。
在城市东部,河东路延长线全线完工,打通涉铁框构桥及上跨绕城高速桥,实现与各平交路口顺接,于2023年10月10日全线通车,为我市东部区域新增一条东西向连接通道,对带动东部区域物流产业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南部,市民广泛关注的甲二路工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于2023年9月20日正式开放交通,标志着该条道路自高新区的卓越东街至净月高新区的秦皇岛路,实现了全线贯通,在南四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新增了一条东西向主干通道,极大缩短了净月高新区到南部新城的出行时间。人民大街下穿隧道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下穿隧道框构主体已基本完工,计划2024年年末整体完工,连同即将实施的人民大街南延工程,将为释放人民大街两侧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打通主城区与永春新城的联系通道发挥重要作用。
在城市西部,建业大街延长线已完成除下穿绕城高速段以外的道路主线施工,部分道路2023年12月初开放交通,缩短了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出行时间。
在城市北部,北湖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历时一年紧张建设,于2023年10月10日正式通车,恢复了北四环路、龙湖大路的贯通,有效缓解北三环路、长新街、东部快速路等交通压力。
人民大街下穿隧道框构主体完工
系民生强服务
持续打通道路微循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我市始终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评判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
为有效改善我市市政交通路网结构,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环境品质,我市将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完善立体过街设施列入2023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从工程治堵入手,持续发力,加快实施。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堵点、节点,市建委启动一批断头路、卡脖路工程,年内共打通15条。
同康路、丙三路、新开西街等道路是位于二道区金色八里城地块周边的市政配套道路,除居民小区外,地块内还有生产经营多年的制造业、大型零售业、物流运输等企业。在启动道路建设之前,原有道路均为砂石路,路况极差;小区的雨水缺少排水下游,初春和雨季,道路泥泞湿滑,坑洼不平,行人车辆通行极其困难。上述道路建设结合征收、排迁工作进度,组织施工单位分阶段施工。2023年10月中旬,金色八里城地块周边的5条断头路、卡脖路道路全部打通并投入使用。通车后,全面打通了东起东环城路、西至丙四街、北起同康路、南至乾安路合围地块的内部交通微循环,有效分流东环城路、乾安路、新开大街等既有市政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解决了小区排水无下游问题,改善了龙腾香格里、金色八里城等小区居民及周边企业的出行和居住环境。
“两横三纵”快速路是我市立体交通的重要构成,建成通车后,发挥了城市交通骨干路网的重要作用。2023年,市建委继续完善“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打通了两处重要节点。
西部快速路T1标开运街道路工程起点西部快速路高架桥下既有小马路以北,终点抚松路以西既有沥青路面,道路全长517米,在建成前,规划北侧辅道的部分段落因地上物占用,无法实现东向西通行功能。在解决地上物征拆问题后,市建委立即启动项目建设,2022年底实现简易通车,2023年7月完工并正式通车。该工程的投入使用,消除道路通行的安全隐患,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同时有效缓解区域路网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快速路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道路整体服务水平。
西部快速路X3标辅道工程位于长春西部快速路桥下,皓月大路南、普阳街西侧,受省二建宿舍等征拆问题影响,该处一直未能实现辅道通行功能,给周边居民出行造成了较大安全隐患,随着征拆工作的完成,该项目于2023年8月启动建设,2023年10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该处没有车行地面辅道的状态。
丙三十二街工程、丙四十六路工程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分别长739米、596米,是华大城地块的市政配套道路,该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11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两条道路的打通,实现了丙三十二街自小南街至通泉东街、丙四十六路自华城路至北三环路的全线贯通,对构建区域内完善的交通及市政管网,服务周边地块开发,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林南路(基隆街至丙一路)、丙一路(青林路至新竹路)、新竹北路(丙一路至基隆西街)位于绿园区,分别长634米、600米、390米,是新星宇金麟府地块的市政配套道路,该项目于2023年4月解决征拆问题后开工,11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条道路的打通,完善了新星宇金麟府周边的道路微循环,满足了居民日常交通出行需求。
服务市民过街需求,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建成6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实现人车分流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措施,2023年市建委围绕学校、医院周边建设6处立体过街设施,其中3处人行过街通道、3座人行天桥。
吉大一院、十一高中、吉大附中3处人行过街通道已于4月末前全部投入使用,在解决了人员密集区域行人过街困难问题的同时,实现人车分离,有效缓解了解放大路与西民主大街交会处、景阳大路与和平大街交会处的交通压力。
飞跃路天桥位于硅谷大街与飞跃路交叉口沿飞跃路南行960米处,已于2023年10月7日投入使用;欣和街天桥随世纪大街快速路四环路主线同步建设,位于欣和街与南四环路交会处,已于2023年11月初投入使用;天富御苑天桥位于东部快速路北出口,已于2023年11月末基本完工,具备使用条件。
在持续完善微循环路网推进交通治堵的同时,加快实施产业基础设施配套。
作为“十四五”期间长春市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创新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服务于永春新城建设。2023年,市建委加快推进永春新城高质量发展,在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支持下,该项目涉及的13条配套道路,除个别征拆节点外已于2023年11月末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兴民路跨伊通河桥、兴为路跨伊通河桥的主体结构已完工,计划2024年8月完工;永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部分桩基及生化池工程,计划2024年年末完工。
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福祉大路站
重基础强功能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建设不仅要重“面子”更重“里子”。
供热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做好我市冬季供热保障工作,市建委始终坚持以完善集中供热保障为主导、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工作目标,持续加强供热保障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3年,市建委扎实推进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供热集团高新锅炉房扩建热源项目,新增供热能力240蒸吨,适度超前保障新发展区域供热,有效缓解高新区、南部新城供热保障压力。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42.86公里,超额完成任务量42.86%,保证供热系统“血脉”安全畅通。
未来,我市将继续严格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障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供热,不断统筹加强供热保障能力建设。同时将抓住我市成为国家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这一有利契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动能源转型,持续推进热源清洁化,全面提升我市供热保障能力建设和供热质量,为促进长春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面对全市燃气安全严峻形势,市建委攻坚克难,坚持燃气安全隐患源头防范治理,强化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推进居民用户“阀管灶”升级改造,着力提升用户端安全用气水平,组建市级燃气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统筹指挥、督查检查、线上调度,多次召开市级专班调度会议,印发工作通报,分区下达督办单、目标责任书,压实属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累计完成居民“阀管灶”升级改造192万户。全力推进长春市城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竣工达产,两个LNG储罐储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日液化能力50万立方米,可满足长春市20天的用气需求。对保障城市天然气稳定供应、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城市能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气化吉林”“气化长春”工程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市建委将持续完善城市燃气管网输配系统,提升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水平,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燃气管网。
2023年,我市全力以赴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流域、全区段、全方位治理,实施一系列治水工程,系统解决主城区水体黑臭、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排水管网外水入渗等问题,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建委围绕系统整治主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高城市韧性,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优化”的系统性治理思路,针对东南、北郊、西部、南部、串湖五大污水处理系统9个行政区域、554平方公里服务片区,科学谋划了“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总投资80亿元,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204项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市政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网清淤修复、排水泵站、地表行泄通道建设、河道水系恢复工程。
我市在推进“一厂一策”工程实施中,始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聚焦城市排水防涝薄弱环节,加快消除城市内涝积水点,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能,实现城市水环境改善和水安全不断提升,为建设宜居、安全、韧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能力极大提升。源头减排上,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626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源头“清污”分流。过程控制中,实施39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62处市政混错接摘除,挤出管道“外水”。末端优化方面,扩建南部、东南污水处理厂,新建芳草街污水处理厂,增加日处理能力30万吨。实施南部至西部调水工程、芳草街污水厂配套管网、东南污水厂进水管线切改工程,实现污水系统优化调度,合理调配污水处理厂进水量,提高运行效能。
汛期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极大提升。通过实施新建6座排水泵站,提高了区域排水能力;恢复农大明沟、宋家明沟水系,整治后三家子沟,消除排涝通道瓶颈,实现水系连通,扩展雨水自然调蓄空间。针对城区积水隐患位置,“一点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实施地表行泄通道工程258处,重点治理了21处积水隐患位置,实施了新发路省委汽修门前、铁北二路与凯旋路交会、惠工路新业街、青年路等积水隐患点治理工程。2023年汛期全市积水点平均积水深度下降至20cm以下,平均积水时间小于0.5小时,没有发生大面积积水情况,未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老旧小区改造是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是顺应群众期盼、扩大内需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市建委以“改造完善、美化提升、便民利民、住有宜居”为目标,紧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目标,系统谋划、精细管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从细微处着手,从薄弱点发力,做到“五个坚持”,年度改造老旧小区447个,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东北师大东安学校天桥夜景
抓机遇促转型
推动建筑业稳步发展
建筑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市建委紧紧围绕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克服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建筑业平稳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5%。
抓目标考核,压实属地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市政府制定的全年建筑业经济目标,细化分解指标,对标对表、目标倒逼,逐一压实17个属地主体责任,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赛马机制”,认真落实预判、应策、问效“三步工作法”,挂图作战、强化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目标实现。同时,“一杆到底”“一企一员”,市、区两级全链条督促1904户入统企业细化目标,充分利用有效施工期,及时确认实物工程量,最大限度提升产值。
抓质量安全,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到位,督促、协调各参建单位对施工组织计划再梳理、再细化、再完善,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抓助企服务,全力协调惠企解难。推动万人驻(助)万企行动走深走实,抽调干部236名,包保建筑业企业1876户,分类解决企业资质增项、升级、工程款支付、征拆等困难问题456项;召开银企对接会,达成建筑业企业融资意向4.6亿元;举办首届“工匠杯”建筑行业职工篮球赛,弘扬工匠精神,凝聚行业干部职工奋进力量;开展全市建筑业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建筑领域“党建引领+”创新实践,让党建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在城乡建设的新实践上。
抓精准帮扶,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组织驻长央企与地方企业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达成初步合作项目20个,涉及总投资2.3亿元;建立长春市(州)省外工程项目服务台账,对107户“走出去”企业、152个总承包项目,实施专人跟踪服务,“点对点”帮扶,完善资质类别、提升资质级别,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全国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省外产值同比增长12.6%,创历史新高。
抓精细管理,确保产值颗粒归仓。成立建筑业产值调度工作组,专人专班,常态长效,紧盯企业经营情况,加强入库入统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做好每月预判;提高建筑业统计数据质量,在产值申报和支撑材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确保建筑业产值数据真实、准确;逐月调度企业入库入统情况,采取“产值监测、跟踪服务、专人领办”的方式推动企业入库入统。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入库入统企业75户。
抓审批流程,开辟复工“绿色通道”。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指南”和“资质审批要点”,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指导40余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办理资质,采取“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施工许可141个;对“三早”项目超前指导,开展领办代办服务,制定全市“三早”项目未批先建行为免处程序标准,减免处罚项目6个,允许提前进场施工项目4个,总投资2.6亿元。